蕞新计划出炉!与每个珠海人有关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蕞新计划出炉!与每个珠海人有关
今天,珠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珠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
《计划》明确了11个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
以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引领珠澳合作
完善与合作区管理机构常态化的沟通对接机制。支持合作区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家园。充分发挥珠澳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推出更多“珠澳通”服务。加快筹建鹤洲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洪保十”片区,打造合作区的支撑区、服务区、拓展区。
以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带动深化珠澳港合作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通关模式,推进“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实施。推进珠海机场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珠港澳航空物流合作,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加强与港澳离岸金融市场互动。高标准谋划建设大桥经济区,推进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拓展珠澳港合作新空间。
推动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冠宇电池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一产一策”,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海工装备、港口物流等产业。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全力服务好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算好目标项目的土地、税收、产业、能耗、环保、奖补成本“六盘账”。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路径选择,组建100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池,谋划100个以上新兴产业项目进入招商储备库。研究出台工业项目、重大投资项目落地标准化步骤,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成立土地、金融、审批服务等工作专班,优化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形成高效的“一盘棋”招商工作格局。
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全年统筹投入不少于100亿元建设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整备一批满足项目快速落地基本条件的连片可开发用地,金湾区、斗门区各准备3000亩以上连片成熟用地,高新区准备1000亩以上,香洲区重点以园区空间再造和都市经济空间拓展提升产业承载力。推进工业园区重点配套项目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和园区配套公办学校及幼儿园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工业用地红线管控实施细则。加快推进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
坚持引培并举,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珠海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型总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现代物流体系。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等高层次展会。
2022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65个,总投资94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5亿元。推动列入新开工计划的重点项目在一季度全部开工建设。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成立项目谋划储备、项目前期等工作专班,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打造珠海特色高端商圈,支持优特汇、环宇城、金湾华发商都申报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积极举办珠海购物节、美食节、高峰论坛。加快推进电商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销售公司。继续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动港珠澳大桥蓝海豚岛旅游,开发多元化海洋旅游项目,支持三角岛打造国际音乐休闲岛。推进宋城演艺度假区、横琴长隆二期、御温泉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高起点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发挥在珠高校的综合性优势,推动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建设。持续开展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澳门争取中国—葡语国家科技交流和成果转化中心落地。
实施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优化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壮大和规范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新科技金融政策和产品。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强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升级“珠海英才计划”,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推进建设市科技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落实好中央及省赋予珠海的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强化“强授权、强监督”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制定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法规,研究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工作方案。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性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打造通达四方的金融“血管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信用网”和公平公正的全社会“法治网”。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和“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事项改革。加快市级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湾区通办”。持续完善“政企通”一站式智能化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功能。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在推进减税降费、缓解成本压力、支持稳岗扩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推进制度型开放,整合优化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推动高栏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把握RCEP落地实施重大机遇。探索建设规模更大的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场所。深化境外投资便利化改革,按“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模式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
抓紧开展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开工建设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鹤洲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珠机城际二期建设。推动黄茅海通道、金海大桥、珠海隧道、珠海大道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建成菱角咀隧道,力争香海大桥、鹤港高速二期、兴业快线(北段)建成通车。综合整治交通拥堵,努力实现人民路、南湾大道等十条路段“堵车”时间大幅减少。
高水平编制实施市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东、西“双城”联动融合。全面启动“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加快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开工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新建污水管网120公里以上。加快水浸点和地质灾害点整治工作,推进情侣路区域防潮洪综合提升工程。全力办好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办好“一展一论坛”。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312平方公里的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台创园争创建国家级农业公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房管控、乡村风貌连片提升工作。强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试点,启动“村村有物业”试点。
实施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万套。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托育服务,由政府承担兜底保障责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成20家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
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市、区两级共计划安排50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学位4500个,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7所、学位1.59万个。实施基础教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西部地区学校师资水平。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东西部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提升“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城市形象,加快推进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市美术馆改扩建、全民健身综合训练馆等项目建设,办好中国国际马戏节等城市文体活动,打造赛事之城、艺术之城、书香之城。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持续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体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快建设珠海市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打造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和综合指挥平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处置工作。
完善计划推进和执行工作机制,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政同责,加强对各区各部门指标完成、政策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工作的督促、指导、考核。完善检查监督机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计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及时公开计划实施情况。
征地!珠海这条高铁,终于要动了!
135个旧改!30条村要拆!珠海城市更新计划曝光!
VR全景看房 足不出户 看遍湾区好房
重磅!深珠通道正式写进省规划:研究推进复合型通道建设!这下稳了!
记得动动小手 ,点赞、分享、收藏、在看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