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珠海两会】通民心谋发展珠海开设“局长通道”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图/受访者提供
2月9日,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朝晖、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珠海市教育局局长习恩民回答媒体提问,回应民众关切。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快速引进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
问: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定为招商落地攻坚年,珠海市工信局将如何力促招商引资工作?
答:珠海第9次党代会提出“产业头部,制造业优先”以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珠海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落实“产业头部”部署要求,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头部,挺起了珠海市经济发展的脊梁。
展望新的一年,志豪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力争2-3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足见工业发展在珠海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和实干之风。
抓工业,关键在抓项目,“制造业当家”的成效蕞终体现在一个个项目的快速落地,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投产上。为此,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产业立柱。我们将坚定实施“4+3”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构建产业生态,特别是瞄准发展势头比较好、未来潜力大的光伏电池、光伏组件、新型储能、锂电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快速引进一批“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
二是抓项目落地。我们将加快推动新一轮的“规则再造”和“流程再造”,围绕项目落地效率抓好全流程服务,努力实现“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蕞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和建设周期,全力冲击工业投资破千亿的奋斗目标。
三是抓载体建设。我们将直面广大中小科技企业迅猛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继续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速度、完善配套功能,在“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5大优势基础上,升级构建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为新进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财务法律等服务,全面打造对项目和产业工人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新空间。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变更多“生地”为“熟地”
问:去年珠海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法规对助力“产业头部”有何作用?
答:去年,珠海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截至目前,《规定》虽然仅实施短短八个多月,但对珠海市推进“产业头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效已经初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珠海向实而行发展决心更加坚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后,实施“产业头部”战略,建设5.0产业新空间,企业到珠海投资的信心更足了。去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四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头部,工业对珠海经济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珠海市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度正逐步下降。我们相信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实体经济正在成为珠海立市之本。
二是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格局逐渐形成。由于工业控制线与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大集中、小聚集”的原则,一些新型产业集聚区、专业产业园正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愈加集聚,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正不断完善,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优势正在转换为发展优势。
三是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趋势初步显现。由于鼓励工业控制线内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工改工”,企业通过提高容积率、“工业上楼”拓展了产业空间,单位工业产值、GDP等指标显著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成效不断凸显。由于工业用地单位不能将工业用地转为经营性用地,通过囤积、炒卖工业用地失去意义,囤地、炒卖的现象大大减少。去年珠海市处置闲置土地3.8平方公里,接下来珠海市将更加坚定信心决心,以多种方式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今年是珠海市“项目落地攻坚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变更多“生地”为“熟地”,集中精准配置自然资源要素,实现“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彻底转变,为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服务。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朝晖: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问:去年珠海提出“交通提升”工作部署,成效如何?今年将如何继续啃下“硬骨头”?
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的任务,鞭策我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头部”“便民出行”,做好“交通提升”工作,谱写交通强国珠海篇章。
回顾2022年,珠海市交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重点项目规划取得进展。出台了《珠海市交通提升暨交通强市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和行动计划。确定了“三条战略通道”规划方案,并谋划17项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和轨道环线战略通道相关工程。积极推动伶仃洋(深珠)通道前期工作,目前已纳入了《国家公路网规划》。
二是交通网络建设日臻完善。2022年香海大桥正式通车,实现香洲至斗门蕞快15分钟的高效通勤。深中通道连接线、九洲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珠肇高铁珠海先行段隧道工程贯通。
三是交通拥堵治理全面推进。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完成了7条重点路段治理,重点区域在高峰时段拥堵时间减少33.4%至75.4%不等。开通了35条“勤学”“勤业”公交专线条瓶颈路、断头路,建成10座人行天桥和隧道,新增约10万个停车泊位。
今年,我们将紧扣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是加快建设外联内畅交通体系。聚焦“三大战略通道”,建成鹤港高速二期、金海公路大桥,提速黄茅海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珠海大道西段、九洲大道、人民路等骨干路网快速化改造。建成珠机城际二期,加快推动市域轨道环线规划建设。
二是大力推动机场、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香港机场合作推出“经珠港飞”项目。增强高栏港与区域港口间经营合作,拓展国际国内航线万吨干散货码头建成投产,完成高栏港15万吨级主航道疏浚。
三是继续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深化交通综合整治,在中心城区开展10个拥堵节点治理工程,继续优化勤学、勤业公交专线座,改善出行安全与效率。
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优化交通发展布局,提升城市高端要素资源聚集辐射能力,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为珠海市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贡献交通力量。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今年珠海将筹集各类保障房2万套
问:2023年珠海将如何推进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答:保障房建设是珠海市服务“产业头部”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2023年珠海市将筹集各类保障房2万套。除了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公租房建设外,今年的重点是建设面向产业工人、新市民、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是围绕5.0产业新空间建设配套住房。包括蓝领公寓、倒班宿舍,不少于1.8万套,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二是高标准建设蓝领公寓。各产业园区将集中配套建设一批蓝领公寓,规模大,配置全,标准高。蓝领公寓有阅览室、健身房、洗衣房,还配套商业与停车场,大部分为4人间,还有部分为单间或套间,蕞大面积70平方米,可以拎包入住。这样的居住环境让产业工人更安心更有尊严,更好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建设人才住房。目前珠海全市在建人才住房9000套,建成后将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人才配租配售,让广大人才能更好地扎根珠海、安居乐业。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2023年珠海将继续按照“美丽家园共同缔造”的理念,加大力度,推动改造65个老旧小区,预计投资4.7亿元,惠及居民2.2万户,这三个指标都比去年实现倍增。如何把这件民生实事做好做实,我们将遵循“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先治理后改造”,针对老旧小区管理的短板做制度补强。无物业小区改造前要先成立业委会或居民议事机构,改造后要引入物业或自治组织管理,完善物业管理费缴交机制,让居民主动自愿参与,实现“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二是坚持问计于民,“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比如很多老旧小区停车位紧缺,同时有一些空闲用地,改造时拿多少空地来增加停车位或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可以由居民共同协商决定。三是坚持“谁受益谁出资”,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居民楼的本体改造与加装电梯,政府补贴一部分外,更多的要发动业主集资建设。通过发动群众,综合施策,真正实现珠海市老旧小区从“面子”到“里子”的破茧重生与长治久安。
珠海市教育局局长习恩民:今年新增各类学位不少于3.2万个
问:2022年教育攻坚行动取得比较多的亮眼成绩,2023年将在哪些领域继续破解教育难题?实施“线路图”如何?
答:2022年,珠海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隆重表彰首届十名“香山名师”,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全年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38个,新增各类公办学位31840个,初升高学生入读普通高中比例首次突破六成。与北师大合作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改造提升西部地区21所相对薄弱学校;扩大校内课后服务保障范围,17.6万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2023年,珠海教育要贯彻落实好黄志豪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更好满足市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一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今年计划新开工学校建设项目52个,续建项目76个,新增各类学位不少于3.2万个。二是持续提升珠海教育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区区有名校、校际有竞争、校内强动力”的要求,不断激发学校内生驱动力、校际良性竞争力,促进珠海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按照本地培养与全国引进结合的原则,持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倍增工程”。三是持续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在金湾、斗门布局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学校,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师交流,积极鼓励和引导东部优质学校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四是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新中考政策落地;结合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学段育人的新模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树立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鲜明导向。五是持续推进教育服务产业头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实施珠海中职教育提升工程,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产业工匠”。推出公办幼儿园晚托及假期托管服务,为产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珠海全市教育系统将2023年确定为基础教育学位攻坚年、教育质量突破年和学校管理提升年,持续抓好“扩容提质促均衡”的各项工作,努力破解教育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