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百万载体“上新”“禅城制造”奔腾
阳春三月,连绵的春雨并未影响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反而激荡起中心城区禅城制造业奋进的春潮。
在省委、市委相继吹响“制造业当家”的嘹亮号角下,3月30日,禅城区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启动暨2023首批百万载体动工仪式在张槎街道举行。
这是一个城市中心发展信号的释放:禅城将坚持制造业当家,赋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一场工业空间的突围。禅城下定决心、满怀雄心,以首批近200万平方米工业载体动工,筑牢制造业当家的根基。
这更是一次挺进都市工业的冲锋。禅城聚力战新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万亿城市中心城区发展都市工业探路示范。
筑巢引凤,聚产兴城。相信随着这些载体拔地而起,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汇聚制造业爆发奔腾之势,将再造一个产业新禅城。
近年来,张槎街道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补链强链。受访单位供图
坚持制造业当家,对禅城而言,是重塑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基础来看,明清时期走俏海内外的“广锅”“石湾瓦甲天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建陶头部镇”“中国童装名镇”,禅城一直是制造业的沃土,也是佛山制造的重要发源地,孕育出众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
从现实需求来看,过去十年,禅城率先引领佛山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不少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逐步外迁,但二产占GDP比重依然接近35%,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是避免产业空心化、支撑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动能。
今年以来,省委、市委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聚焦制造业当家。作为万亿制造业大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坚持制造业当家,是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也是打造“佛山之心”,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抓紧抓实制造业当家这条主线,禅城才能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说,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破解禅城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增量不足、动能不强的问题,必须把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走一条高端高新高效、集聚集群集约之路。
禅城打造一批优质载体支撑制造业当家。受访单位供图
锚定制造业当家,今年以来,禅城动作频频,释放出强烈信号。
1月,禅城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策略,加快建设都市制造中心,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共鸣。
2月,禅城召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发布《禅城区坚决贯彻落实制造业当家赋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制定两大任务、七大行动,实施制造业“3+3倍增计划”。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投资总额、工业用地亩产税收翻一番;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一番。
3月,禅城举办城市招商合伙人大会,重点推介工业项目,展现了坚持制造业当家,赋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不仅决心足,而且出招准。
不久前,禅城发布了促投资十条举措,重点推动工业投资增长、奖补工业技改升级,优先扶持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带动提升制造业企业投资的信心。
此外,禅城还计划出台制造业园区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对入园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规上工业企业,今后3年奖励当年度区级地方经济贡献额的80%。
目标在前,定了就干,干要干好,干到蕞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禅城正在蓄力布局,誓要大干一场。
没有高质量的产业空间支撑,就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当家。
放眼大湾区,珠三角城市正掀起了“种工厂”的热潮:深圳向天要空间,主推“工业上楼”;广州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大改造,工业用地“应储尽储”;中山探索“商改工”“住改工”新路径;珠海则打造5.0产业新空间。
弄潮儿当向涛头立。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于日前发布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中,也重点实施五大措施优化制造业当家的空间载体。
对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程度达82%的禅城而言,要在大湾区制造业百舸争流的浪潮下脱颖而出,亟须向有限的土地要空间。
“只要是好项目、有竞争力的项目,禅城一定有地、有空间。”在今年的禅城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的这句话,坚定了工业企业扎根禅城发展的信心,也道出了禅城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底气。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禅城坚守21平方公里工业红线,坚定为工业腾出新空间,魄力很大。
今后3年,禅城全力加快2.92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加快建设2个千亩工业集聚区、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力争供应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整备产业用地超3000亩。其中,今年将在已整备好的1000亩工业用地基础上,再整备2000亩工业用地,超过了过去15年该区出让工业用地总量。
有了充足的土地空间保障,禅城将实施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累计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高效、经济效益显著、示范效应明显的都市工业载体标杆示范园区(楼宇)。
这意味着,到2025年,一栋栋崭新、高端的厂房将在禅城拔地而起,托举起这座城市的工业腾飞。在工业开发程度很高的珠三角,这样的力度和广度,无疑将成为制造业突围的生动样本。
谋定而动,实干兴城。今天,首批近20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集中动工,涵盖了全区四镇街,吸引了过百家企业参与见证。禅城的发展家底和空间潜力,让社会资本看到了机遇。
接下来,禅城还将围绕重点园区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园区、一个主题、一个招商团队、一个招商合伙人、一个区域、一个政策,主动出击,面向全国招大商、选优商。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禅城还将在效益提升上做文章。今后大力推动“工业上楼”,加快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和工业厂房,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支持企业在存量工业用地基础上就地提容增效、增资扩产,提高亩产含金量和单位面积产值,容积率提高至3.0以上。
迈向高质量发展,禅城提出打造“佛山之心”,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
一座城市中心该装怎样的产业,发展怎样的制造业?禅城给出的答案是,加快构建高质量都市工业体系,打造佛山都市制造中心。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拼的不是规模和堆头,拼的是质量、效益、特色、生态、创新力和竞争力。”盘石认为,禅城要突破空间制约,突出自身特色,争当佛山乃至全省都市工业的样本和示范。
都市工业,是一种新型工业,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等为主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
放眼全国,万亿城市中心城区都在争相布局都市工业,掀起了“工业回城”的热潮。
在省内,广州天河区提出“十四五”期间打造现代都市工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圳福田区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打造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无锡梁溪区实施都市工业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对五个主城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发展指标。
反观禅城,作为产业重镇的禅西率先领跑,以都市工业推动城市中心制造业价值提升。
在张槎街道,近年来形成了季华路总部经济带、禅西大道科创智造产业带两大产业聚集区,打造了智慧新城、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等一大批都市型工业园,总量达550万平方米,吸引了国星光电、蓝箭电子、安德里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扎根于此。
去年,张槎建成了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等超150万平方米的高端产业载体,引进了华润数科、正威集团供应链等超亿元投资的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额近百亿元。当年实现GDP566亿元,地均产出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0亿元,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出33.1亿元,居全市第二。
“省委、市委、区委先后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的奋进号角。对张槎来讲,这是重大机遇。立足新的历史定位和使命任务,张槎将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张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何永庆表示,今年张槎将力争盘整更新千亩连片区2个,整备产业用地700亩,建成都市型工业载体10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每年释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工业载体。
“这里是我的福地。”落户张槎3年以来,广东福斯特流体技术有限公司业绩迅猛增长,董事长王福利摩拳擦掌,计划增资扩产、大干快上。
不仅是张槎,聚焦都市工业,禅城将大力培育适合在城市中心发展的精品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定位清晰的都市工业载体。其中,精品工业聚力战新产业导入,推动“4+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信息、科技、商务、金融以及会计审计、税务服务、法律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
“发展都市工业是决定城市产业升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认为,通过发展都市型工业,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回归和人才的聚集,能有效避免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