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中的珠海潜力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
9月28日至10月3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本次航展再次聚焦世界目光,多项陆海空高精尖新成果荟萃。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盛会,珠海航展已经成为展示世界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实力、促进沟通贸易的重要平台。航展汇聚的巨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已成为促进珠海开放、提升城市形象,重塑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但同时,也面临阶段性的发展瓶颈,如何绕开一时一隅限制,带动珠海航空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一直是珠海努力的方向。
珠海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它濒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北距广州不远,是中国南海的一颗璀璨明珠。
珠海人口100多万,工作、生活节奏较慢,人们普遍比较安逸,是一个特别适合养生的宜居城市。
珠海产业不多,又距离内陆遥远,所以,出海谋生就成了许多人的选择。不少下南洋的珠海人,不畏风险,敢拼敢闯,做出了许多成绩,也培养了珠海人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
这样的精神,同样贯穿在了城市的发展中。在珠海特区建区时,为了发展经济,珠海从无到有,硬是将生态城市打造成工业城市。
著名的珠海啤酒厂、玻璃纤维厂、聚酯切片厂、丽珠得乐等千万级项目就建于此时,产值在全国亦占据重要位置,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使得珠海一时成为城市改革的样板。
但是,事情的另外一面很快显现出来。重工业在促进珠海发展的同时,也为高能耗、高污染埋下了隐患。
珠海市政府意识到这样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于是,寻求在保持原有生态的同时还能够良性发展现代工业的方式,也即发展高质量的工业。为此,修建了大量的高铁、港口、桥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铺路。
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高企的债务,后续的运营都需要有切实的产业支撑。
珠海的主政者在寻觅,一次偶然的出访,他们找到了答案:办航展,希望以此为基础,从零到一,催生珠海的航空产业。1996年首届中国航展落户珠海。
此后,航展在很长一个阶段承担了培育中国航空产业、启蒙国人航空文化的任务。2001年终于引进了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MTU航空发动机股份公司按照各占50%的股权比例组建),这被视为珠海航空产业拓局的开端。
珠海发展航空产业,可以关联上下游数十个产业的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如航空装备上游是航空材料、导航通讯系统,下游是通用航空的运营,包括飞行培训、机场设施、气象服务、航油,再往下延伸还有飞机维修、航材租赁等等。
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的发展不但将极大地提高中国航空装备能力,而且还将带动新材料、电子、通讯、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据国际航联统计,航空工业每1美元的投入,将拉动60多个相关联行业8美元的产出。航空装备下游主要是航空产业、军用领域及农业领域等。
历经二十多年的磨砺,珠海航展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25年来,珠海共举办了13次航展,回顾历次航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民用到军民融合,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世界。
尤其是今年刚刚闭幕的航展,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无论从航展的种类、规模、规格,以及成交额等方面,均可圈可点。
珠海航展已然成为珠海的亮丽名片,它对促进珠海的产业转换赛道、提档升级,高端化发展居功至伟。
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珠海航展不仅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更重要的是,伴随航展有了珠海航空产业园,并聚集了一大批与航空相关的高端制造业企业。依托航空产业园, 珠海也成功获批为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不仅如此,2019年珠海市还研究制定了《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逐步建成国家级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和珠三角通航网络运营区域骨干枢纽,力争实现通用航空产业总营业收入300亿元。
相关上下游制造业,在技术发展、模式创新、创造营收等方面,由于附加产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也获得极大发展,取得了高额利润。
促进经贸往来方面,珠海数次航展出售的造价不菲的飞机,极大地促进了珠海的经贸往来。在展示中国飞机制造能力的同时,也为相关制造企业带来丰厚收益。
2016年,逾400亿美金的采购合同,是珠海航展订单金额蕞高的一届,堪称创造历史。
本届航展,珠海共签订125亿美金订单,相当于750亿人民币。而2020年,珠海全市的产值为3500亿左右,6天航展带来的收益,占据全市产值1/5还要多。
与航展相关的航空产业,更是吸纳了诸多掌握专业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在极大增加就业数量的同时,明显提升了就业质量,为航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此外,旅游业、酒店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产业,因航展而兴,又便于更多更好地航空全产业链落地珠海,形成正向激励。
高速发展背后,珠海航展也面临诸多隐忧。由于珠海辖区较小,人口较少,航展未来发展规模及与之相关的航空产业也会遇到瓶颈。
好在,客观环境也为它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可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特殊的区位,使珠海与广州、深圳、香港及澳门的联系日益加深,借力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广东将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立广东省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航空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
伴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大大拓宽珠海发展空间。横琴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要区域,将发展航空产业作为重要选项,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在接受辐射和带动的同时,珠海也在主动努力,为走出去引进来创造良好条件。目前珠海正参与组建多个落地在珠海的产业基金,强化引导,其中就包括300亿元的航空产业基金。
正在建设的珠海通用机场(二期工程)也定位为一类通用机场,这里除了发挥客运功能,还可以用于私人飞机、公务飞机的停放起飞,以及开展低空旅游、空中表演、飞行培训、农业生产等新兴业态。
由此,珠海发展的空间无形中被拉大了许多,举办航展的地域可不限于一域,相关产业发展也有了更多强链、补链、延链的机会,市场空间更变得令人充满想象。未来,航展的市场资源如何更好地转化为航空产业资源,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版图也将成为业界的关注点。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