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四个关键词读懂产业攻坚的珠海路径
在珠海,强产业的信号从未如此清晰。
近日,珠海正式印发实施了《关于坚持“产业头部”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招商引资、创新驱动、人才集聚、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流程再造方面5个十条试行措施和3个考评方案,打响产业攻坚战,护航珠海经济稳健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出台的产业发展系列政策不仅创造了许多“首次”和“头部”,也回答了困扰珠海工业发展多年的难题。
全球产业链重构,珠海要瞄准哪些产业重点发力?产业空间布局如何进一步优化?“三重压力”下,如何激活投资内生动力?政府服务效率如何提高?……这些有的是长期以来的“短板”,有的是近年面临的新困难。
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到具体措施,“1+5+3”系列政策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点穴”式的精准发力,汇聚起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产业定位摇摆、不清晰,曾是制约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如今,‘4+3’产业定位的明确,有望打开珠海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名本地企业家直言不讳,表达了类似观点。
何谓“4+3”?《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珠海将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总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珠海距离万亿目标还有多远?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200.81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8%。要在4年时间,实现从5200亿元到万亿的跨越,珠海将目标分解到了每一个产业集群: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值要力争超2000亿元,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值力争超100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力争超600亿元——7大产业产值合计达8600亿元。
“这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目标,针对每一个产业集群,我们都规划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细化到了产业链的每个节点。”珠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近年来,珠海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在动力电池和光伏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质创新企业。
其中,在电池领域基本形成了以冠宇、恩捷、先导智能、新宙邦为代表的从上游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制造设备,到电池组件的产业链条。
在光伏领域,也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以高景、爱旭、兴业为代表的从硅片到电池,并正向组件延伸的产业体系。
“接下来,珠海将把握新能源产业爆发窗口,聚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氢能等领域,依靠本地产业基础和政策吸引,引进一批引领型、支撑型、带动型的高成长龙头企业,上下游互为支撑,实现集群化、联动化发展。”
据介绍,在光伏领域,珠海将以高景、爱旭为龙头,加快培育引进从硅片到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材料、零部件与装备的优质项目,构建光伏产业全生态、全链条;另一方面,以冠宇、恩捷、先导智能为龙头,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重点发展正极材料、电芯、电解液、隔膜材料、电源管理系统、电池组件等环节,提升动力电池产业层级。
同时,加快布局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项目,择机布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而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为加速千亿产值目标的达成,珠海将突破的重点瞄准存储芯片、高端GPU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提出大力支持射频芯片、传感器芯片、基带芯片、物联网智能硬件芯片、车规级芯片、半定制化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专用芯片的开发。
同时,择机布局先进封装测试、晶圆制造、IDM、专用设备等制造与封测环节,优选企业布局光刻胶、蚀刻液等原材料环节,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产业门类之外,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此次,新政首度明确了珠海东西部两大“引擎”,提出“双轮驱动”战略——
东部片区以高新区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集聚高密度创新要素、打造高水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以新技术、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新高地。
西部片区以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为起步区,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加快整备可连片开发产业用地,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这也是广东省(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规划建设大型产业园区,是广东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一项新部署。
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大型产业集聚区,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优先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记者从珠海市工信局获悉,珠海区域内的大型产业集聚区范围已明确:总面积共501.65平方公里,包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经开区(珠海富山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以及国家级高新区分片区(三灶科技工业园)。
集聚区建设的启动资金也已经到位。今年1月,省财政明确安排14亿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用于7座城市发展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每个地市各2亿元资金,以园区开发公司为主体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
在珠海,承接这一重担的是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也是珠海富山工业园和高新区北围区域开发运营商。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3月,华发城运已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
作为大型产业集聚区的起步区,新政对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提出了“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的设定,这使外界对其充满期待。
“苏州工业园堪称中国创新型园区标杆和中国‘头部园’。”在复旦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俊鹏看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李俊鹏介绍,苏州工业园在借鉴新加坡规划建设经验基础上,以”50年不落后”为目标进行适度超前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得以确保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
“这也是珠海蕞应该学习的地方。”多名受访企业家对记者强调。
此外,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生态圈,也是“苏州经验”的关键。“苏州工业园虽然名字里带了‘工业’二次,但它不仅仅是工业园。”李俊鹏表示,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各板块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商务总部、休闲度假、高端制造、科教研发、生态居住等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态生活圈。
但目前,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的发展会复制哪些“苏州经验”,还是未知数。
据悉,二围片区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富山工业园拟整备二围北片区3803亩土地,目前已完成吹填,启动“三通一平”和13条市政道路建设,计划于4月底完成1650亩,8月底前全部完成整备。
推进“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
招商引资是珠海本轮产业攻坚的重头戏。
3月31日,珠海市投资促进中心更名为珠海市招商署,由市政府直属管理,旨在从市级层面统筹全市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形成规范有序、高质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构建全市“一盘棋”招商新格局。
珠海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力推动产业项目招引落地的决心可见一斑。
“严把项目准入关,靶向招引一批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决不搞赔钱赚吆喝的‘失血’式招商。”在遴选招商项目时,珠海强调,要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
在招商的方式上,珠海则特别提出,要用好“以投促引”关键一招,发挥协同招商的合力。引入市场化手段,推进“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探讨与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大国企及珠海基金,构建协同招商合作伙伴关系。
“以投促引”——这是近年来在珠海频繁被提及的“热词”。其背后,是以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和大横琴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国企系列谋划和动作。
“近年来,华发集团始终把打造实体产业作为集团整体战略的重要一极,实体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方向,与产业大会提出的‘4+3’支柱产业高度吻合。”华发实体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瑾告诉记者,目前,华发集团围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超过360个项目,97个已上市或过会。
其中,投资珠海本地企业58家,实现了“珠海科创板前三股”的投资全覆盖;成功引进44家企业签约落户珠海,包括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集创北方、芯潮流、富士康芯片设计等。以上102家投资及引进落地企业,未来预计可为珠海贡献2000亿的总产值。
这一产业投资的路径也将继续延续。“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战略性投入+市场化招商’之路,聚焦光伏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核心赛道,进一步加大产业投资、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助力珠海迅速做大做强“4+3”支柱产业集群。”郭瑾称。
此外,高度重视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也是新政的一个突出亮点。
珠海市工信局局长李丛山介绍,珠海首次明确了本地增资扩产项目与市外引进项目享有同等待遇,下一步,还将出台《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扶持奖励工作方案》对相关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
为确保“产业头部”政策落地,此次,珠海也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统筹各级各方面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园区建设,珠海将按照1年不低于100亿、5年不少于500亿的标准,实施园区配套倍翻计划,解决当前园区配套滞后的问题;
——土地储备方面,5年内珠海计划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备不少于7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并按照产城融合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打造2000万平方米的价格低廉、集中高效、生活便利、“拎包入驻”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空间。
——资金保障方面,未来5年内,珠海将多渠道统筹投入产业发展基金不少于300亿元,“四位一体”普惠金融风险准备金逐步提升至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和支持珠海产业发展。
实打实的“硬支撑”之外,在软服务方面,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在加速落地。
这是一套贯穿“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的闭环服务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招商服务水平,珠海首创建立乐“企业管家”服务体系:为来珠投资客商安排专人专车,从客商落地到项目投产,提供实地考察、商务活动安排、手续代办等一揽子的“管家式”服务。
为简化项目落地流程,让企业落地省事、省心,珠海将绘制《珠海市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流程图》,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的标准化落地制度,并进一步深化并联审批,逐步实现“一站式”代办服务。
在政务服务方面,为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环境,珠海正力推三方面改革:
——在各级办事大厅设立“企业不能办”兜底窗口,集中受理企业遇到的“疑难杂症”;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珠海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倡导各执法部门采取以行政建议、走访约谈等为主的柔性监管方式,避免简单“以罚代管”;
——通过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一站式精准推送、政企双向即时互动沟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企业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珠海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在新政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涛评价说,“未来我们不仅会在珠海加大投资,也会积极向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荐珠海,与城市共谋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蒋欣陈
2021深圳98音乐文化节开幕
广州出土的332件秦汉时期文物
·广东茂名:高校赋能“两棵树” 助力乡村振兴
·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6月在汕头召开
·货值约50万元医疗物资驰援一线 保障疫情时期供应
·广州南沙举办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300亿元
·深圳启动“5·20世界计量日”系列活动
·江门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改造完成率达86%
·深圳证监局对中伦(深圳)律所开展检查并作出处理
大湾区首个建筑材料租赁行业协会
佛山三水检察院发布《依法带娃 从家开始》动漫视频
“90后”香港青年刘宏杰逐梦海南自贸港
广州抗疫一线 企业志愿者在行动
致敬“白衣天使” “大爱有声·爱心接力”活动在广州举行
全国首个垂直分布式大型体育场馆正式开馆
佛山三水检察院发布《依法带娃 从家开始》动漫视频
“90后”香港青年刘宏杰逐梦海南自贸港
广州抗疫一线 企业志愿者在行动
致敬“白衣天使” “大爱有声·爱心接力”活动在广州举行
全国首个垂直分布式大型体育场馆正式开馆
广东茂名:高校赋能“两棵树” 助力乡村振兴
货值约50万元医疗物资驰援一线 保障疫情时期供应
广州开展地震应急技能宣传 科普防灾减灾知识
今年“龙舟水”期间广州或有六次暴雨过程
羊城市民以笔抒怀 创作油画义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赴水乡片区督导“双统筹”工作
广州南沙多举措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税法进校园”活动走进海珠区新港中路小学
广东茂名:高校赋能“两棵树” 助力乡村振兴
货值约50万元医疗物资驰援一线 保障疫情时期供应
广州开展地震应急技能宣传 科普防灾减灾知识
今年“龙舟水”期间广州或有六次暴雨过程
羊城市民以笔抒怀 创作油画义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赴水乡片区督导“双统筹”工作
广州南沙多举措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税法进校园”活动走进海珠区新港中路小学
·传承粤式情怀近60载 广州老字号发展驶入快车道
·广州市民关注用水安全 相关部门“教”民众选购家用净水器
·从肿瘤防治到心梗急救 5位名医院士解码医学新进展
·深圳民政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十大行动
·“幸福口袋”儿童成长公益计划在穗正式启航
·第七届OCT凤凰花嘉年华在深圳启幕
·“天使餐厅”成立10年迎来升级 助力残障青年成长
·孕期女性如何使用类风湿关节炎药?蕞新专家共识发布
·广东揭阳市原副市长吴毅青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广东省梅州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陈俊钦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网络叫嚣“约架”!陆丰公安快速出击刑拘3人
·陆丰警方破获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去年广东处分厅级干部104人
·货值约50万元医疗物资驰援一线 保障疫情时期供应
·深圳爱心企业捐赠30台空气消毒机关爱医务工作者
·“腾爱兴村帮镇”乡村振兴项目在韶关启动
·2021年度“惠州好人”颁奖仪式举行
·隔离酒店守护者:为特殊群体撑起“一把伞”
ONE PIECE动画中国巡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