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转化、产业融合桥头堡广东全域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2023世界粤商大会
广东海洋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基础扎实,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8年位居全国首位,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9月22日下午,2023世界粤商大会“打造海上新广东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圆桌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从海洋科技创新、装备制造、水产加工、文旅融合、环境监测等角度,论述了广东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全领域推进“海上新广东”建设。
在装备制造领域,广东海洋协会会长、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辉明表示,该公司根据省里的“十四五”海洋发展规划,对自身的产业机构进行调整,“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需要加强协同发展,带动广东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发展。”
向辉明建议,要加强与科技创新平台的深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利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做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
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华大海洋(集团)首席科学家石琼表示,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当前实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是非常缺的,在建设大学、项目的时候,能够将人才向这方面聚集。如果人才能够与产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放大产值,对广东海岸线的充分利用是很好的支持。”石琼还表示,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他建议政府要引导银行、基金对产业进行支持,“海洋养殖产业前期的产值并不一定很大,需要有一定的政策、资金的扶持。”
在文旅融合领域,珠海九洲蓝色航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家新介绍,该集团深耕海洋领域四十余年,未来还将积极布局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浮岛渔旅融合等海洋新兴产业,“该集团在2017年通过招拍挂的形式拍下了一个商家岛,截至目前已经陆续花了十几亿元,坚持生态修复、科技引领、全域旅游的开发理念建设商家岛屿,目前该岛屿已经开发。此外,该公司还在珠海桂山岛等地分批建设了民宿。”王家新表示,该集团将不断构建“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核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领域推进海洋建设过程中,有更多的陆域企业转身向海,开拓企业发展空间。
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克坚介绍,公司近年来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迅速崛起,形成深水油气输送用管、海洋平台用管、海上风电用管、海洋基建工程用管等较完整的海工配套产品系列,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国中表示,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海洋环境监测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研发了多款国产替代传感器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未来将继续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和装备领域短板,加强关键零部件、传感器的研制和产业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