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新图景: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珠江口西岸,碧水蓝天与现代工业相得益彰,这里便是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西南角,依托国家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而建的这个园区,整体规划面积达24.26平方公里,涵盖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工区和石化仓储区三大区域。多年来,这一地区已成功成为广东省化工产业集群升级的示范区及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荣获“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园”称号,并榜上有名的进入中国化工园区前30强。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的转型,从未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提升,它更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与科技创新之中。近年来,园区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现代化,从而以循环经济深挖资源的效用,以生态环保筑牢安全底线,因而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化工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园区的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高栏终端,数以吨计的储罐与交错的管道形成壮观的工业景观。一套自主设计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正在高效运转,年回收能力可达20万吨,纯度高达99.98%,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公司总监贺启昌的介绍,该项目将在2024年8月正式投产,目标是回收海上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只有克服了高湿、高硫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才能建立起国内首个依托生产设施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
“过去,海上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既浪费资源又加剧了温室效应。”贺启昌表示,而通过回收,这些液态二氧化碳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冷链物流,还可以被加工成灭火器和干冰等产品,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丰收。
为了助力绿色转型,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其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环保技术。作为全球蕞大的湿法隔膜生产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尾气回收装置使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分解净化,二氯甲烷的损耗降低了60%,给绿色制造注入了新活力。
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落实的重要举措。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如同“生态卫士”,通过“均质+生化处理”和“脉冲澄清+消毒”两个处理线万吨。这不仅解决了排污问题,更通过中水回用,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绿化和清洁,年节水超百万立方米。
在固废处理领域,金浩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危险废物的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5.93万吨,以前的危险废物填埋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分拣和提纯后,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得到了有效回收,环保效益显著。珠海汇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同样出色,项目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转化为清洁蒸汽和电能,之前的20万吨污泥得以实现价值。
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基于PTA(精对苯二甲酸)的完整产业链,龙头企业英力士和华润化学将“PTA—聚酯—薄膜/纤维”串联起来,副产品氢气也为周边企业提供了清洁能源。“上游企业的废物,变得在下游价值连城。”珠海长炼石化公司负责人如是总结。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旅程中,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生态安全视为首要任务。整个园区内设有强大的监测系统,实时追踪9家企业的有害气体排放情况,通过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信息化平台,园区可以精准定位污染源,实现快速反应。自2019年投资644万元以来,该平台通过动态分析污染物浓度,确保污染扩散在30分钟内能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种种努力,2023年,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荣获了“国家绿色化工园区”的称号,并率先在全国生态环境试点会议上分享了成功经验。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将达到93.2%。
由此可见,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的绿色实践正为全国的化工行业转型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这片土地的绿色动能汹涌澎湃,2024年园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532.11亿元,同比增长5.8%。真正实现了蓝天碧水成为招商引资的新名片。
展望未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成为了全国化工行业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标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