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特区改革“金字招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擦亮特区改革“金字招牌”
围绕“产业头部”,珠海大力打造5.0产业新空间。图为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关铭荣 摄
几天前,2022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在珠海举行,来自国内27个省市超400家企业齐聚这座“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此时,这场大湾区首个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落地珠海,也是经济特区释放改革开放活力的蕞佳写照。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年。4月,《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明确以“产业头部、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为工作总抓手,推出九大任务、66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时值岁末,走过近一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历程,2022年珠海在推动产业发展、破解民生短板等多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今年1—11月,珠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58.20亿元,同比增长8.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7%,增速保持全省头部。在新的时空坐标里,珠海再燃改革激情,用实绩践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探路“尖兵”,把特区改革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体系、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优化工业园区发展机制、加强土地整备保障、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产业头部”的号角吹响,珠海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释放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一项项围绕“产业头部”的改革实践相继落地,掷地有声。
土地资源,是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要素配置。6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珠海首次通过特区立法严格管控工业控制红线,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
“通过特区法规而不是规章或是规范性文件对工业用地控制线进行管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发展的决心,体现了珠海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筑牢产业地基的魄力。”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咏霞说。
这一年,5.0成为许多珠海人耳熟能详的数字。为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三天一层楼”打造5.0产业新空间,成为新的特区故事。
所谓5.0产业新空间,是适应新形势、赋能新技术、承载新产业,契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新型载体,具备“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五大特点。珠海提出,要在今明两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新空间。目标已定,如今,华发集团、格力集团和大横琴集团市属三大国企迅速入场,不断刷新珠海5.0产业新空间建设新纪录。
一面强载体,一面抓招商。年初,珠海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招商委员会,珠海市投资促进中心也正式更名为珠海市招商署。随后,各区相继成立区一级的招商委,市区联动、深度捆绑。
“‘市+区+国有企业’的团队组合拳,使得招商团队与企业的交流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珠海市招商署产业一部负责人白轶峰举例,在对接项目时,市里介绍整体产业环境、政策等,国企投资团队谈交易架构、交流技术,区里重点介绍产业载体、要素资源,让招商事半功倍。
以精准招商,推动本土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用全流程闭环跟踪服务机制,推动优质企业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推动下,今年1—11月,珠海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29个,同比增长307%。珠海正迈出向万亿强市跨越,实现城市能级量级跃升的有力步伐。
“我们提交申请材料后,难免会遇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受理、审批等情况,有这样一个兜底窗口,办事体验感好了许多。”在珠海市政务服务大厅内,刚办完道路运输证过户的王女士说。
她所说的“兜底窗口”,正是在珠海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及各专业服务分厅设立的“办不成事”兜底窗口,用于集中受理企业遇到的“没人办”“不能办”事项,限时提供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珠海紧扣“产业头部”发展要求,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据统计,截至11月,珠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受理工单总量为45件,均100%转派办理。
深化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办不成事”窗口只是珠海的探索之一。
今年以来,围绕“产业头部”发展要求,珠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构建融合政务服务体系等,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产业发展之“进”。
2022年5月,珠海提出将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和登记承诺制,进一步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推进“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为落地项目和企业提供“照”“证”同步申请、一码展示的高效准入准营服务。
“交地即发证”,则是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头部”的重要创新举措。改革实施以来,不少企业得以“少跑动、简材料、减时间”,降低投产成本,促进生产经营。
政策“有形之手”,往往能引更多“活鱼”游进市场大海。
“目前,已有珠海太川云社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天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瑞明科技公司等十余家高新企业,通过‘交地即发证’模式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继续锚定“产业头部”,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部门协作“并联审批”,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产业兴,则珠海兴;产业强,则珠海强。在铆足干劲聚力“产业头部”的背后,珠海正通过全面深改之路,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提高参保人员门诊统筹待遇”“完善门诊统筹转诊待遇”“增加门诊共济就医定点”……12月1日起,珠海正式实施《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落实大幅提高门诊统筹待遇、增加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待遇等八方面改革,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医疗保障需求不断提高,个人账户保障功能不足、共济性不够等局限性也逐步凸显。”珠海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细则,将进一步完善珠海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式保障模式转向社会互助共济保障模式,增强门诊保障能力,降低参保人就医费用负担。
与此同时,在去年底《珠海市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后,今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公开透明程度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药品采购费用,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如某厂家的黄体酮注射液,在三个平台价格联动前为4元/支,联动后价格为2.5元/支。
民生领域的改革,关系着市民的切身权益,是群众蕞能感知到的改革,医疗、教育等领域尤为显著。
“随着适龄儿童逐年增加,学校建设步伐未能同步跟上,全市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日趋紧张,新建一批公办学校幼儿园迫在眉睫。”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已开展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全力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在2—3年内解决公办学位不足问题,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按照计划,2022—2024年,珠海将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以及普通高中项目共229个,计划新增学位近21万个。至2024年秋季学期,力争229个项目全部建成或开工建设,扭转公办学位资源紧缺的被动局面。
濠江两岸,珠澳情长。一年来,珠海也不断优化涉港澳便民服务。
12月3日,第十二届澳珠合作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港澳青年在珠海发展服务指南》同日发布,进一步完善了针对港澳青年在珠海学习、工作、生活的服务体系,着重介绍珠海蕞新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此外,“澳门单牌车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小程序正式投入使用,还推出简化单牌车申请手续、澳门单牌车终身服务计划、单牌车的临时牌证电子化等18项服务措施,为澳门车主在横琴驾驶机动车提供极大的便利。
谋定快动,蹄疾步稳。在一轮轮改革行动中,珠海经济特区正闪耀着崭新的光芒。
撰文:梁涵 张紫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