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向北向东发展
记者从中山市人民政府了解到,《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经获得省政府批准,该《规划》对中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阐述。
记者了解到,中山北站、中山站在《规划》当中成为整个城区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山城市发展方向会以中山北站和中山站为依托,引导城市空间向北、向东发展,培育现代交通和创新型服务功能;在交通方面,中山的客运体系将以中山站和中山北站形成组合主枢纽。
根据《规划》,中山市中心城区包括石岐、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5个街道,以及港口镇和中山港街道(广澳高速以西及岐江新城部分)。中心城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港口镇。中心城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五桂山街道、南区街道等山体地势较高的区域。中心城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56.77平方千米。城市发展方向以中山站和中山北站为依托,引导城市空间向北、向东发展,培育现代交通和创新型服务功能。同时,加大五桂山生态绿核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释放土地价值,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在交通方面,中山的客运体系形成“两主四辅”铁路枢纽体系,中山站和中山北站形成组合主枢纽,是中山对外门户枢纽,中山西站、小榄站、南朗站、中山南站为辅枢纽,支撑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将中山新客运港打造为珠江西岸陆海空客运转换中心。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三核”这样的表述首次出现。中山将汇集国际化优势资源,做强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核”,实施“筑核”战略。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横门岛(马鞍岛)片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南朗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主题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创新型制造业。
充分预留空间,保障教育、医疗、酒店、体育休闲、会议中心、公园绿地、人才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落地建设,战略性预留连片建设用地,为未来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做好用地保障。
实施“扩容”战略,突出火炬开发区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功能,聚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现代产业体系,联合深圳共建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协同布局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湾西智谷等产业载体。推动土地整备与低效工业园改造,充分保障制造业空间。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实施“强心”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岐江新城。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强化高端生产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能力供给,整合岐江河“一河两岸”蓝绿生态资源,结合岐江道等跨区域设施建设,建设标志性公共建筑与文化设施,展示中山城市发展新形象。
“东承、南联、北融、西接”——定调与周边城市关系
未来中山与周边城市,将如何协调发展?《规划》 采取了“东承、南联、北融、西接”的表述。
加快“东承”步伐支撑深中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进一步强化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环珠江口重大发展平台的功能协同、产业联动、交通互联、设施共享。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保障资源要素配置,强化深中深度融合发展,为翠亨新区联动前海发展提供空间保障,支撑其成为大湾区黄金内湾的核心引擎。
加强与深中通道门户区、深圳机场临空经济区等紧密联系地区的产业链合作,实现协同互补发展。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打造万亩以上深中合作创新区。推动翠亨新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接合作。
布局深中公交综合换乘区,开通班次密度高、换乘便捷的跨市公交服务,增加定点通勤公交线路,缩短深中之间通勤时空距离,与深圳共建跨市职住生活圈,推进生活服务的区域一体化。在岐江新城与横门岛(马鞍岛)布局直升机起降点,加强与深圳的通用航空衔接,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在翠亨新区探索建设深中跨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地区,推进、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卡通”,打造深中“30分钟生活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适度提高配置标准,满足未来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
强化“南联”功能保障中珠澳协同发展
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在坦洲、三乡等镇战略预留规模连片的合作产业园,引导有意在横琴周边布局的高端产业项目落户。发挥神湾港粤港澳游艇自由行优势,谋划与澳门、横琴旅游合作。依托中山粤澳全面合作地区,聚焦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共建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
促进中山与珠海一体化建设,加强两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调。推动中山环湾东承城市高质量发展带,向南延伸对接珠海东部环澳品质都市带与港珠澳大桥发展带,构筑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轴线。
依托生态资源共同培育绿色经济,谋划珠中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共同发展、旅游产业,打造若干条西江流域优质旅游线路,推动南部片区与珠海共建珠西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优质生活圈。加强坦洲、三乡、南朗、神湾与珠海香洲、南屏、高新、斗门等片区规划合作与基础设施衔接,探索中珠交界地区详细规划协同编制与管控。
推进中珠两市交通一体化建设。推动中山西环高速、东部外环高速与珠海高快速路网对接,直达珠海金湾机场、珠海城区与横琴新区,预控深南高速(伶仃洋通道及西延线)。加快推进对外连通道路建设,形成多条干线道路与珠海干线路网对接。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共享。补齐中山南部地区在医疗、、文化设施方面短板,在中珠接壤地区以社区生活圈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推进中山与广州全面对接,协同广州等湾区城市共建“黄金内湾”,积极在火炬开发区、黄圃、三角等交界片区谋划广中融合发展试验平台。加强与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合作,与广州、珠海、澳门等城市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化与广州南沙在产业、航运、金融等领域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珠三角主阵地建设。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与功能,在创新与产业协同、铁路物流、港口航运等领域共同推进合作事项和项目。
规划建设福泽大道—横沥大道、民朗大道—站南路、滨海旅游公路—沥心沙路等与广州南沙对接的道路通道。重点推进南中高速、广澳高速改扩建等建设项目,推动国道G228(原省道S111)洪奇沥水道特大桥扩建。加快建设深江铁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依托黄圃港与南沙港铁路黄圃站,打造区域性公铁水联运枢纽。
加强中山与佛山共同协作,深化两市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强在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合作,重点推动中山西部、北部镇街与佛山顺德高新区合作。推动中山南头、黄圃、东凤等镇协同顺德区大良、容桂等镇街共同打造全球蕞具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构建城际快捷联系交通网络。共同推进东部外环高速建设,加快东阜路、南三公路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形成多条干线道路与佛山对接。加强与佛山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衔接,形成快速联系通道。
推进跨界地区治理与品质提升。重点推进中山西北部—佛山顺德—江门东部共建共享跨界公共服务设施地区,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增强对高技术人才吸引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有效衔接,提高区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两地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作,依托两地跨界水资源联合监控与综合整治。
发挥“西接”作用做强承东启西功能
推动与江门规划协同,加强两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调。以重要平台为载体,推动两市产业梯度合作。
以中山西部镇街、中山科技创新园为核心,联动周边主要产业集聚区,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规划预留企业腾挪安置片区,谋划建设若干个主题产业园,共建千亿级智慧光源产业集群。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江高速(扩建工程),依托古镇快线、横栏快线等,形成多条高快速干道与江门对接。加强中江两市交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供水同网工程和供水管网衔接联通。共同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合作推进跨市河流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确保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建立中江区域环境事故协调机制,加强环境应急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提高区域环境应急处置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