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不减老有所为亦生辉
“我本来都退休回珠海了,在江宁开发区招商热度的感召下,重返南京创业,专攻无油涡旋空压机等产品。主要因为心中还有梦想,肩头还有企业家使命,想帮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力升动力空港产业园开工仪式上,企业创建者钱永贵如此直抒胸臆。钱永贵已75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精神格外令人敬佩。
20多年前,因空调压缩机夏天制冷不行,出租车要背着数十公斤重水袋开空调。压缩机行家钱永贵为破解这个“卡脖子”问题,“八年磨一剑”,终于找到解决之道。中国汽车空调从此有了“中国芯”,出租车再也不用背着水袋开空调了。退休多年后他再创业,还是为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报道称,力升动力空港产业园主打无油涡旋空压机产品,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这也再次证明,老龄群体依然能够发挥余热,是创新创造的实干家,而不是旁观者。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已81岁,仍然在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民增收服务;从花甲之年到80岁,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3次获国家科技一等奖。今年他83岁,“做实验、培养学生”依旧是其日常;99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一辈子“泡”在南京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什么叫心怀“国之大者”,更直观地看到了老龄社会潜能之大。
过去,人生被简单划分为3个阶段:全日制求学期,全职工作期,“急刹车”退休期。如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省民政厅养老服务状况抽样调查显示,老人已不再满足于退休即静养,更愿意在老有所为中发光发热,实现老有所乐。省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建议,更大力度支持知识技能老人发挥余热。1962—1972年是中国婴儿潮时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3000万。未来十年,这批人将陆续退休。“60后”新生代老年群体专业能力更扎实,创造条件把老龄社会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既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又能大大提升老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问题为导向,畅通退休群体就业创业渠道更为迫切。比如政策是鼓励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的,但具体举措欠缺,企业还普遍缺乏使用老龄人才意识,对使用老龄人才存在种种后顾之忧。如何建立和完善退休人群就业创业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强化老年人力资源使用意识,如何通过制度保障老年群体就业创业权益,积极引导“银发人才”参与科技指导、卫生保健、文化宣传、乡村建设、公益活动,尤其需要地方多些“基层探索”。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干事蕞忌虎头蛇尾,人生亦然。退休群体也应清醒地看到,老龄化不等于“宁静地脱离社会时期”,而是人生积极“收口”时期。自强不息而勿老化自己,吸取新知而勿窒息自己,把“余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必将在向上向善完善自我中收获超越自我的幸福和快乐。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