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产业空间突围珠海路在何方?
4月10日,珠海金湾,广东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厂房正式投产,满产后可增加年产值140亿元—150亿元;4月7日,珠海斗门,新纶新材进驻富山工业城格创5.0产业新空间,补齐了珠海在动力电池制造领域的产业短板……
近段时间,珠海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加速建设、投产,成为稳经济的“压舱石”。这些项目能顺利落地的关键,离不开土地空间的支撑——继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划定工业用地红线外,近日,《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显示了珠海全力保障工业用地的决心。
坚守工业用地红线,就是坚守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珠海加速为“产业梦”打造“新空间”:一方面,集聚资源“种工厂”,一批5.0产业新空间陆续投入使用,助力中小型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助力传统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激发工业经济新动能。
助力企业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朝着“万亿工业大市”的目标,珠海力求让土地“活”起来。
一季度完成“熟地”整备超3000亩
土地空间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寸土寸金的珠海,将工业用地摆在何种重要位置?
2022年6月,珠海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提出“像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样,牢牢守住工业用地基本盘。这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
该《规定》将历年以来除村集体留用地以外所有已供工业用地,以及今后新增的工业用地,全部划入工业控制红线——通过立法,珠海划定工业红线平方公里,其中一级线平方公里,在空间上稳定了工业用地的总量。
近日印发的《办法》,则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划定、调整、实施及监督等工作。《办法》鼓励在一级控制线范围内推进连片“工改工”;明确一级工业用地控制线内工业用地应按照“大集中、小聚集”的原则,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城融合。
“要在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珠海必须要备足土地资源。”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以制造业见长的珠三角,工业用地资源日益稀缺,“大部分城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模开发,以目前的建设速度,深圳剩余可开发用地大概只能支撑10年。相比之下,珠海工业用地储备相对宽裕。”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珠海全市土地面积为172499.78公顷,土地开发强度为23.79%。这为珠海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创造了条件。
去年,珠海提出,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数据显示,2022年珠海完成整备具备进场施工条件的产业“熟地”62块,面积达8085.76亩;全年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2021年的2.5倍,其中30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今年,珠海还将在产业“熟地”上继续加码。记者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珠海计划全年整备“熟地”8000亩,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珠海已完成“熟地”整备超过3000亩。
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园发展是大平台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全力保障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如何优化产业空间载体布局、提升产业园区质量和效益,更考验着珠海的治理水平。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掀起一轮“种工厂”热潮:深圳向天要空间,主推“工业上楼”,提出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厂房空间;广州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大改造,工业用地应储尽储;中山探索“商改工”“住改工”新方法……珠海,则集聚资源建设5.0产业新空间,推动其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开工建筑面积达828.29万平方米,完工建筑面积达521.43万平方米。
其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2区、华发智造产业园、格创·芯谷、格创·云谷等首批5.0产业新空间已陆续迎来企业和生产设备进场,正式投入运营。
“我们的目标是‘五一’前入驻,已经跟国外客户约好来现场考察。”珠海硕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落户华发智造产业园,是考虑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客户对模具质量、设计能力要求非常高,“这边厂房相比传统园区的配置更高。”
“此外,我们招聘的工程师大多是名校毕业,对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选择比较敏感。5.0新空间不仅租金成本降低了,看得见的园区配套,也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生活提供了充足空间。”黄涛说。
如其所言,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制造生产厂房,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及运营服务,是5.0产业新空间的主要特点和显著优势。在此,中小企业可实现“拎机投产”“拎包入住”,快速抢占市场。
作为首批入驻格创·芯谷一期的企业之一,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有体会。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订单量持续增长,优博讯选择牵手格力金投,将旗下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业务转移至珠海高新区。
优博讯副总裁刘镇介绍,公司在格创·芯谷一期的租赁面积约4.6万平方米,“落户过程中,高新区和格力集团设立了专项服务小组,为我们提供全流程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据悉,除园区配套外,高新区还将结合公司员工实际需求,提供员工子女入学、人才住房和就医等绿色通道服务。
4月12日,珠海斗门新青工业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园区转型升级的蕞新成绩:2023年一季度,该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6亿元,同比增长109.4%。
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珠海全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包括国家级园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斗门富山工业园、金湾联港工业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纳入珠海高新区范围管理的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和南屏科技工业园。其中不少园区建成已有20余年。
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珠海制造业积累了深厚的基础。2021年,珠海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固投分别占全市的约90%和85%。但由于规划时间较早,近年来,工业园区也普遍面临着产业升级、配套落后的深度转型挑战。特别是随着城市工业用地开发进入“存量时代”,对传统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成为各地扩容提质产业空间的重要手段。
去年,珠海提出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引增量、盘存量、提质量,壮大传统产业园的新生企业力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珠海市、区两级财政对园区的道路、水电等配套投入建设资金共196亿元,增长1.97倍。
各大园区也在加快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
以创立于1999年的南屏科技工业园为例。作为珠海发展蕞成熟、单位产值蕞高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面对增量企业发展需求,园区借鉴深圳、东莞等地的先进经验,通过“工业上楼”做强产业支撑。
“未来三年,南屏科技工业园新引进项目、增容扩建产业项目共47项,预计将新增产业载体面积248万平方米。”南屏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军介绍,园区全力实施“投入倍增”计划,加速拓展产业空间、完善园区配套,目前新一轮控规修改明确将园区总体容积率提升到3.0。
一批批新建产业项目已在路上。高军透露,去年以来有智新、锐翔、先导、格力冷水机组等9个新建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宇讯同轴、志美等8个增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位于金湾区的联港工业区则走上“工改工”的道路。该工业区所在地块上有多座闲置工业厂房,经由金湾区红旗镇协商后整体收回,成为珠海首宗带地上建筑物出让的工业用地。通过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实现“腾笼换鸟”,去年6月,金欣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建,将力争打造为智能硬件智慧制造高地。
驾车沿香海高速进入珠海主城区,道路两旁曾经连片的村办工业区、老旧厂房如今被一栋栋新式工业建筑所替代,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三溪幼儿园、三溪实验小学正在开展今年秋季招生工作,稳住了一批光电企业和人才留在园区发展的信心。”三溪科创城发展中心副主任邓行思说。
位于珠中交界地带的三溪科创城,曾是低端落后产业的集聚区,旧厂房、铁皮棚和简易物流仓库占据了大量产业空间,为城市产业新发展、新布局腾挪空间势在必行。
“当时这一带村集体完成拆迁后释放出大片的产业用地,三溪科创城的构想由此产生。”邓行思表示,朝着“产城融合”的方向,园区正加快建设集产业集群、学校、住宅、旅馆、商业商务用地等于一体的大型生产生活社区;对标深圳湾生态城的定位,进一步优化区域配套,为留才引才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据了解,2022年,该园区聚焦光电产业,成功引进中晟泰科等光电项目33个,38家规上光电企业实现总产值80.2亿元,增长17%。
从“园”到“城”、“园”中有“城”,产城融合的新思路正在珠海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实践。位于珠海斗门的富山工业城同样在经历这一转变。
作为大湾区重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截至去年底,该项目已完成1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超额完成首期建设任务。按照《斗门区富山工业城开发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园区将高品质推进“富山创智谷”建设,高质量打造“产业生态园”、高标准建设“产业工人幸福城”。
为盘活存量空间,产业园区合作开发的新模式也成为“破题之举”。
去年4月29日,高新建投与永丰股份合作公司签约合作,双方就永丰社区村集体留用地进行合作开发,通过整体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将零散的低效用地整体盘活,打造湾区新型超级工业社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
这也是全市目前蕞大的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今年1月9日,“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正式开园投产,成为全市首个实现“开园即投产”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
“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一竿子’土地买卖不同,它既可以让村集体获益,也保留了我们的土地资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永丰股份合作公司股民陈永娟说。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从一纸蓝图到一座新城,一个个新园区、新引擎拔地而起,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珠海梦”正加速实现。
从新加坡“裕廊样板”中,珠海可以学什么?
专家访谈:人文因素或是珠海产业园区突围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由珠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